恭喜 geotian 《搖滾啟示錄》-左的 實驗 美國夢 入選


實驗性強烈

在諸多既往的敘事模式中,傳記體中兒時小孩往往被要求長相類似成年期,但是導演Todd Haynes大膽採用了不同顏色、不同角色、甚至不同性別的演員來詮釋 Dylan 在他心目中的形象。全片黑白的復古包裝下,隻字未提Bob ,卻以六個片段交織成此巨星的故事,唯一不可顛覆的便是那卷卷頭,誰叫那個卷卷的符號那麼強烈。在這些演員中,除了希斯萊傑(Heath Ledger),令我注目的亦有(Cate Blanchett),因為那抿嘴投足真是不可言喻。

導演Todd Haynes,是絕對的痴迷了,對於Dylan的深度觀察與了解,造就了這幾段不同的觀點與側寫。是個愛樂如痴同時也是影痴,而,筆者不是樂痴,卻是影痴。如同《馬奎斯的三場葬禮》、《險路勿近》中點出的美墨矛盾,而會導致人去探求那引人入勝的歷史邏輯,掀開那些似乎被遺忘的記憶。故我在映後我閱讀了其生平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Bob_Dylan

訴說美國

在這個實驗的手法當中,除了手法。在敘事、技術,也有對經典的致敬。超現實的,以死為開頭,用手術刀劃開,窺視 Bob Dylan 的內部開始,除此之外,豐富的新聞片段,從甘迺迪、越戰開始一直到中美建交...一方面也點出了其拿下新聞界最高榮耀普立茲獎(Pulitzer Prize)之榮耀。而對於眼尖者,在此還可以看到周恩來的身影,更加眼尖者,也還看到了對費里尼《八又二分之一》的致敬,以及諸多如費茲傑羅(Scott Fitzgerald)、大白鯨(Moby Dick)文學作品的閃爍。一方面也是述說著美國的歷史,也是在那個動盪不安的美國政府、社會國際的種種不安和焦慮,正好與民謠歌曲的深刻控訴與抗議相呼應。這個改變社會的力量,不是靠打破人頭、不是靠政治角力,而是靠著一股要"Live your own time child, sing about your own time"的熱情。

左的啟示錄

不論你是搖滾客、左派學生,都應該要看此片。本片點出在娛樂圈、唱片界、演藝圈等等的矛盾與社會責任、與論攻擊以及奢華派對,其實我們免不了要 面對這些,不能迴避這樣理想與資本邏輯的衝突。台詞「我沒有什麼物質慾望,除了我想要一部車」、「你真心關懷這個世界嗎」、「那些坐在銀行櫃檯的行 員....」。等等問題都是在挑戰我們自己,不論作為何者和種身分,對於這個世界的責任與關懷都必須是一種焦慮。在當時美國動盪的時代,跳脫那些過於商業化,商 品一般的音樂模式,一反定期推出「娛樂」的大型唱片公司,何嘗不是在「挑戰」他們塑造這個社會的邏輯,而唱出、寫出這個潮流與矛盾。也就是為此 會為廣大群眾所接受,而有共鳴。

那麼和平如我們所處之社會,熱情是否必須重燃?而除了音樂之外的書寫方式是不是非常必要?

是的,沒錯!(指)


附註:對於瓊斯先生的指控的歌曲「Do you, Mister Jones?」,全名為《Ballad of a Thin Man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234 的頭像
    e234

    娛樂23事

    素樸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